最新赛季的CBA又恢复了体测制度,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球员在国际大赛上的表现:啥也不是。
然后大家开始嚷嚷,水平太差,对抗太差,等等等等。于是体测又回来了。进入CBA打球的人有门槛儿了。但是这不奇葩吗?所有人有一个最低限制?这本身就不合理。比如有些人,像韩德君这样的老将。人家在队里的任务可能已经是稳定军心,传帮带,打关键时间的比赛,体力啥的确实下降了,这样的老将也要参加体测,过不了呢?不能打了?一刀切,就是很降智,很不负责的行为。怎么,nba姚明火箭队时期,穆大叔能过了体测?那人家对球队就没用了?不对吧。这个体测是真奇葩。
再说,国家队不行,那是国家队。CBA每个队有自己的需求。国家队挨骂,整个体测来有什么用?国家队是中国最好那十几个人,并不是cba下限控制的。(有时候还真不是最好那十几个人,比如张宁攻防俱佳,精神头韧劲十足,原帅三分很准,等等,都没进国家队。)
话说回来做体测是为了督促CBA球员别偷懒,但是这根本不会提升国家队水平,毕竟国家队那几个,并不是需要稳定下限,而是需要提高上限。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想说清楚,我个人认为就要从薪资问题说起。CBA作为商业联盟,球员薪资却一点也不商业。问题大致分两点,顶薪谁来拿,拿多少这两个问题。跟外援有关的是一部分,和国内球员自身相关的问题一部分。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我坚信国家队会非常强力。
CBA的顶薪不一定靠实力,还要有资历,关系等等问题,这再深挖就是球队青训的问题也在内。因为自己球队一直培养上来的,一个当打之年的球员,数据不要太差,打得年限也够了,一般球队人情事故就会把顶薪拿出来签约。这样的话,并不一定就是能力最强的拿到顶薪。所以,相对有一定实力的人混到最后也能混个大合同,这就导致很多球员从进入一队开始,就基本看到了生涯结束,那么我还练什么练啊。维持个状态差不多得了。这也是青训的弊端,流通性不大,把这帮球员安排的按部就班,很打击人的积极性。姚明上台以后搞得选秀制度,是全国各界,什么人都可以报名参加,这里边主力军是大学生球员。大学生不是青训按部就班上来的,都是对篮球有热爱。对人生有规划的一批人,这帮人相对于大多数青训体系里的孩子,其实更有自主意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都是自己在选择,而不是一路被推着往上走的被动选择,这给了青训球员危机感,也给了常年形成的系统一个不稳定因素,同时一定动了好多人的蛋糕,所以你看网上骂姚明,带节奏的,大有人在。
如果大部分球队从顶薪到各类合同都是按能力贡献来签的话,就已经可以提高一定的积极性了,那么第二个问题就也应运而生了,顶薪球员应该拿多少的问题。
CBA的现状就是外援的薪水远高于本土球员顶薪,那么一个问题诞生了,你拿2000万,我拿600万,你得值啊,我这样就够了,你不得比我强吗?我无论怎样努力,打出多么优秀的数据,我都没你多,我何必呢,刻苦训练不累吗?拼命打球不容易受伤吗?既然球队花钱顾了你,关键时候,你上啊。
当然不是所有球员都会这么想,但是,这一定是大多数人问题。
所以怎样能调动球员的积极性呢?首先,不限制外援的出场时间。并且顶薪2000万不变,但是球队谁有这个能力,谁拿,包括外援在内,如果你包本土球员有外援这个水平你就拿,你能和别的队伍的外援打个平分秋色,那这个2000万的顶薪你来拿,你们要是个个都比外援厉害,这钱你们挣,我们不要外援都可以。
这样球员们的积极性会不会比现在高的多!还用体测监督吗?那些热爱篮球,想要打出好咯数据签大合同的大有人在,自己就去拼命地疯狂练球去了。
那位可能说,这帮人就为了钱,满脑子利益,不会为国争光吗?为国争光没错,也愿意,但是该挣的也要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