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些时候中国男篮公布了集训“二队”球员的大名单。
具体如下:姜伟泽(吉林)、李添荣(上海)、刘正清(上海)、孙亚辉(北京)、俞泽辰(辽宁)、吴昌泽(辽宁)、赵锦洋(广东)、纪卓(广厦)、廖三宁(北控)、李龙元(北控)、艾孜麦提-吐逊(新疆)、蒋浩然(江苏)、李禄曈(江苏)、林葳(同曦)、曲虹霖(宁波)、郑晓垚(上海交大)。
说实话,初看这个大名单,我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懵。
为什么呢?
因为有一些球员在我个人的印象里竟然陌生得很。
咱就说,作为“国家队”这个层级的存在,不敢说入选的每一个球员都是百分之百“公正”的,但是最起码对于经常关注中国篮球的球迷来说这些球员的名字不至于是“陌生”的。
我又翻看了一下评论区,发现有同样“疑惑”的球迷还不在少数。
这就有意思了。
其实,关于这个“二队”在早些时候就听到网络上一直在说,我个人听到这样的消息,首先是觉得可行的,其次认为大概率还会参照2017年“红蓝”双队的那种模式。
众所周知,为了2019年在我们自己家门口举办的男篮世界杯,篮协公布把中国男篮分为“红蓝”两队,两支球队是为“平行”关系,分别参加不同的国际赛事,主教练为杜锋和李楠。
具体的选球员方法就是把当时众望所归的实力球员以及具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尽可能地全部都邀请到集训队中来。
然后两位主教练李楠和杜锋进行现场选人,把这些球员合理有序地分成两支“国家队”。
当时,这个“模式”一出来,就引起了很多球迷的热议,其中支持的占一多半。
首先,“大国家队”模式,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总是出现一些“遗珠”,一旦比赛打得不尽如人意,或者某个位置上的某个球员发挥的不够好,就有球迷争论当时如果把那个“落选”的谁谁谁给带上就好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
而“大国家队”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基本上球迷们认可的和看好的球员全部都进入国家队了。
其次,由于两支国家队的比赛任务是“平行”的,这就意味着大家得到的锻炼机会是一样的,而对于那些之前原本没有机会进入国家队的年轻球员来说,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因为之前他们只是没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但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就打不了这个强度的比赛,而一旦他们能够适应的了这个强度,并且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发挥,不用多说,男篮又将多出一个真正的可用之人。
事实证明,这样的“模式”真的是正确的,比如大家熟知的赵睿、孙铭徽、阿不都沙拉木等等这些球员都是吃了“大国家队”的红利然后才得以有了今天这般成就的。
如果当初没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不敢说这三位球员一定就打不出来,但是肯定没有那么早就见识到真正的高水平比赛和高水平的运动员是什么样子,然后自己距离成为那样的球员到底还有多少差距以及多少不足。
这种“认知”,早一天拥有可能对其整个的职业生涯来讲就会完全不一样。
再者,两支球队在打完各自的比赛之后,基本上距离世界杯开赛的日子就不会很远了,之前的比赛都是相当于“半支国家队”在打,这个时候把两支球队“汇集”到一起,根据之前的表现,再挑选出来真正的一支“国家队”。
是不是就会显得在人员的选拔上更为“从容”和“精准”了呢?
入选到12人大名单的球员,大多都会特别珍惜这次机会,同时也会变得更加自信,毕竟自己是从这么多的“强手”当中脱颖而出。
没有入选到12人大名单的球员,大多也都不会过多的遗憾和沮丧,毕竟自己已经见识到了之前完全没机会见识到的东西。
对于整个男篮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入选的都是最好的球员,没有入选的也只能说这一次他们暂时没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但是下届的国家队或者说以后的国家队他们都将会是“主力”了。
比如广厦队的胡金秋。
之前的奥运会落选赛和对阵日本队的世预赛胡金秋都参加了而且发挥得非常不错,如果不是因为在季后赛当中的伤病,那这一次的国家队“一队”,胡金秋铁定是要占据一个名额的。
所以,总体来说国家队在2017年分为“红蓝”两队,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后面发生的事情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具体发生了什么大家也都知道,在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纵然如此,我个人也不认为“红蓝”两队的模式是“失败”的,反而我到现在也一直坚持认为“红蓝”两队的模式是成功的。
而之所以世界杯打成那个样子,其实还是一些关键的“细节”没有做到位。
首先,李楠当选主教练。
从“程序”上来说,李楠当选主教练是没有任何毛病的,因为他带领的“红队”取得的成绩确实是要比杜锋带领的“蓝队”取得的成绩要好。
根据“分队”之前的规则,最后的大国家队主教练就是看李楠和杜锋他俩谁的带队成绩好要谁担任。
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
因为杜锋那边是实打实的个人全程“跟”下来的,但是李楠这边却并不是这样。尤其是亚运会的比赛,作为篮协主席的姚明是全程跟队,在决赛对阵伊朗队的时候,姚明甚至是发挥了“助理教练”的作用,对两个内线王哲林和周琦不停的“耳提面命”和“面授机宜”,这才使得最终红队顶住了伊朗队的进攻和反扑,将亚洲杯的冠军收入囊中。
整个篮协并没有对李楠当时的执教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再说了,李楠从转型到主教练之后从来都没有单独“带队”参加比赛的经验,无论是什么级别的比赛。
应该之前就有一次是带领山东队打了一次全运会,但是在拥有巅峰丁彦雨航的情况下整个成绩却是“一塌糊涂”。
很明显这样的主教练担任世界杯这样非常重要的国际大型比赛,至少在经验上是不够的。
或者说当时可能也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碍于“规则”也只能是硬着头皮让李楠上。
如果篮协的领导这个时候学会“变通”一些,让李楠当助理教练,主教练再重新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的,让李楠再“沉淀”一下,最后世界杯的结果应该就会好一些吧。
其次,国家队“合练”的时间太短了。
在2019年9月13号世界杯快要开赛的时候,当时的国家队还没有确定好到底用哪些战术,这对于向来以集训时间长,备战准备充分的中国男篮来说是非常“不正常”的。
毫无疑问,这应该也和当时的主教练李楠有关。
因为他不但没有执教经验,而且真的没有太多执教的能力,很多时候他自己都“拎不清”到底全队应该怎么打。
比如,世界杯比赛当中有一个经典的暂停对话。
李楠:走下线、走下线。
郭艾伦:害走下线呐?
就是,他布置的战术球队的核心球员有时候都是云里雾里的,更不要说其他的球员了。
而最后一看距离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就“仓促”合练了没多长时间就直接“奔赴”世界杯赛场了。
从整体的比赛能够看出来,这支男篮整体的配合确实比较“生疏”。
再者,就是周鹏和丁彦雨航的受伤无法参赛。
两名主力小前锋的相继受伤退出国家队比赛这让男篮在锋线上的实力一下子就弱了下来,而且他俩从功能上来说真是“一个主攻。一个主防”,哪怕他俩有一个能打比赛,也好过多场比赛都用那被无数球迷吐槽的“三后卫”,赵睿都顶到小前锋的位置上去了,对位上不说具有优势了,那最基本的“平衡”都达不到了。
其实,在这样被动的情况下,当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重用阿不都沙拉木和可兰白克这俩新疆“双子星”。
但是,当时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李楠就是不用。
话说回来,既然不用那为何还要把他俩给选上呢?
阿不都沙拉木和可兰白克再这么说至少“尺寸”在那摆着,上去之后在对位上就不至于那么“吃亏”了,而且他俩都还有3分球。
可惜,这俩斗志昂扬且能力非常不错的锋线原本是应该随着周鹏和小丁的受伤迎来一个宝贵的证明自己的“机会”,最后却是被李楠给生生的按在板凳席上给队友挥舞着毛巾来宣扬自己的“情绪”。
以上这些“细节”如果在当时都能够解决好或者说极力地避免掉,那2019年世界杯肯定不会是最后那个结果。
所以,17年的男篮“分队”其实真的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但是,反观现在的这一次“分队”,看到那么多陌生的名字,而且实力如此的“参差不齐”实在是没有想明白,到底意义何在。
如果说是单纯的就为了“锻炼”所谓的“00后”球员,但真的大可不必,因为“二队”也是国家队,他们每一次的集结都要“耗费”同等的“资源”。
既然来到国家队就是代表着他们已经是行业当中的“翘楚”了,或者说是同级别当中的“翘楚”了,而不是说只要年龄“到位”,能力到没到位可以不管。
再者,国家队是出成绩的地方,要的就是那种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球员,而不是要那些连“基本功”都还一塌糊涂的球员。
最后,就算要按照“年龄”来挑选“二队”的成员。
除去曾凡博、余嘉豪、郭昊文、王泉泽这些休赛期有着自己更重要“任务”的球员不说。
上海队的戴昊,2002年出生。
上海队的袁堂文,2000年出生。
广厦队的赵嘉仁、赵嘉义1999年出生。
深圳队的赵义明,2000年出生。
新疆队的伊力福拉提,2000年出生。
这些球员难道不比名单当中的有些球员更具有“培养”的价值吗?
真的不李姐...